寧夏:翔達牧業-大數據養牛 既省人力又增效益
2022/03/28如今,手機、電腦、無人機成為銀川農人的新“農具”,借助物聯網、大數據,銀川農業安裝上了智慧大腦,農民們有了“千里眼順風耳”。
當前,銀川市加大農業科技建設,把規模化、集約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,逐步建設完成全市數字化現代都市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。物聯網、大數據的推廣應用,不僅解放了勞動力,同時實現了高效益,而新研發的自動噴淋設備、精準飼喂系統、全流程播種機械等一系列現代化裝備,也讓傳統農業從“靠天吃飯”向“靠技術吃飯”轉變。
“用大數據養牛,這可不是瞎說!”近日,在寧夏翔達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奶牛養殖場,場長孫立兵點開電腦上的奶牛養殖管理云平臺,仔細介紹起來。
翔達牧業奶牛養殖場共育有5000頭奶牛,高峰期每天向蒙牛等奶制品企業供應75噸鮮奶,面對數量眾多的奶牛,如何保障品質?秘訣就在于利用信息化系統采集大數據,從而實現“智慧養牛”。
上午10點整,一頭頭奶牛有序排隊進入擠奶臺,工人們將帶有自動感應功能的擠奶器套在牛身上,采集的牛奶通過擠奶器流向輸奶管道,最終進入奶罐,擠奶完成后,擠奶器自動感應脫落,無需人工操作。從開始擠奶到運輸,牛奶處于全程封閉的環境中,避免與空氣中的雜物接觸,保證奶源的安全可靠。
每頭牛擠奶時間不超過10分鐘,而在此期間,廳內安裝的紅外攝像頭已掃描下每頭牛的頭、身體、肢蹄等情況,并將相關數據回傳至電腦端,供工作人員分析研判。
孫立兵介紹說:“奶牛進入擠奶臺前,會在入口掃一下耳標,這相當于它的身份證,這樣系統上就能顯示這頭奶牛今天的采食量、產奶量,還有生命體征等各項數據。”
而根據這些大數據,工作人員能清晰、及時地判斷出奶牛的身體狀況,然后按需搭配飼料實現精準飼喂,這在過去人工階段是很難操作完成的。在信息化系統的幫助下,翔達牧業實現了養殖全程監控和智能化飼喂,不僅保障了奶源質量,也實現了節本增效,牛兒們在這里吃著“營養套餐”,過上了優哉游哉的智慧生活。